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6节 (第4/7页)
务呀。” 于是,第二日进讲结束,老师没有拖堂,学生倒是把老师留了下来。 朱翊钧拿出海瑞的奏章,对张居正说道:“我对这个‘一条鞭法’不是很了解,张先生可以给我细讲一下吗?” 他才十一岁,连大明帝国现行的赋税制度都还没有搞明白,竟然会对“一条鞭法”感兴趣,这让张居正十分意外。 意外过后,仔细一想,朱翊钧就是这么一个好奇心旺盛的孩子,只要他对一件事物感兴趣,就一定要刨根问底,弄明白为止。 他能对新政充满好奇心,这对于张居正来说,求之不得,他要听,张居正自然要细细的给他讲明白。 “殿下可还记得,上次,咱们在讲清丈土地的时候,提到了黄册和鱼鳞册。” 朱翊钧点点头:“记得,黄册以每户登记人丁,鱼鳞册则是绘制了各地的农田。” “没错,所以大明的赋税及徭役制度主要就是以黄册和鱼鳞册为根据。 ” “首先是田赋,也就是按田亩产量的一定比例征收赋税,这叫税粮。” 朱翊钧问:“比例是多少?” 张居正看着他,笑得包容又宠溺。他只是个孩子,生长在深宫,锦衣玉食的皇太子。长这么大还未见过田地,更为见过农民耕种,能问出这样的问题并不奇怪。 “根据年景和地方不同,朝廷在全国征收的田赋也不同,每年都会对不同地方的土地进行评估,确定其应纳的田赋。田赋的征收主要是按照田地的面积收取,鱼鳞册上也分了土地等级,征收比例也不一样。” “按照太祖高皇帝的祖制,全国大部分地区,在十之有一,而江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