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个人出现了 (第2/10页)
有五米,光从三角形斜切天窗泻入,在空白墙面与光影中生出堂皇的结构,我怀疑在这里大吼一声都能听见经久不散的回响。 三楼正有一场特别的公益画展,专门展示聋哑人士的画作,不用购票也不用预约。展厅名用极细的sans-serif字体烫银镶嵌,不动声色地写着:听·象,一旁是一行略小的字:时间的回响。展厅里,每一幅画都孤零零地挂在极宽的墙面上,一张供人尝试的沙画盘摆在正中央。 托我母亲和我那富有艺术细胞的前男友隋唐的福,我对美术并非一无所知,看懂门道不至于,但是可以自己动手画点东西,例如沙画。我抓了把沙子,玩到一半余光却瞥见右前方的投影屏轻轻一跳,有人靠近。我手一抖,沙子漏出指缝,流动的痕迹不小心形成一条岔开的脊线。 那是个年轻女孩,长发,像个学生。她笑着朝我打手语,我意外地发觉自己居然能看懂,她说这是很有趣的创意。 我低头看着自己搞出来的玩意,一侧是只耳朵,另一侧是眼睛,中间的脊线不知所云……这他妈有什么创意可言? 我犹豫着应该跟她打手语还是直接开口,她又比了个手势,我可以看懂唇语,请说慢一点。我于是说谢谢。 她说因为听见不等于看见,它们就像天涯海角那么远。 这就是传说中的阅读理解能力吗?“你这解释倒是……化腐朽为神奇。” 她微笑着比着手势,奇迹存在,不就是因为人们想要看见? 过了一会她走了,我也没在意这小插曲,走马观花看完一圈就找了处长椅坐定。笔记本接入张秋辞给的U盘,我拜读起付为筠导演的新本子,片刻后回过味来,刚才那个聋哑画展的名字十分耳熟——“时间”。 “海和树为什么有关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