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第25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0节 (第4/6页)

素闻帝师见多识广,您能不能解决眼下我们遇到的一个难题,我们讨论了一上午也没有头绪。”

    李谕说:“但讲无妨。”

    一旁席立功招呼仆人端来上好的明前龙井,就算李谕不懂茶叶,一闻味道也知道不是凡物。

    席正甫对魏允恭说:“魏大人,还是你讲吧。”

    魏允恭于是开口说:“帝师大人,事情是这样的,我们江南制造局采买了一批优质钢铁,按照西洋公制标准,共计5000吨。船经新加坡港时,也有过秤的货运单为证。”

    魏允恭从桌子上拿出一张新加坡港口出具的单子,上面还有英国人的签字为证。

    魏允恭是懂英文的,当年梁启超创办《时务报》,他曾一度充任该报英文译事。

    维新时期,还被两江总督刘坤一保荐经济特科,到达京城后,他看出风云变幻莫测,于是接受《时务报》所托,多方打探朝局变化的消息,及时电告或函告上海报馆,充当了《时务报》耳目的角色。

    所以此人在思想上还是比较新的。

    李谕说:“货运单没有问题,请继续。”

    魏允恭接着说:“可如今钢铁运到上海港,再过磅,竟然多了十吨!马士基先生就坚持按照多了10吨的价格付款。”

    这种优质钢的价格不菲,江南制造局明显是想用来制造枪支武器。

    江南制造局一直有着效率低下的毛病,如果是其他人,可能不会太当回事。但魏允恭是个比较较真的人,这么多银子不能白扔出去。

    席正甫补充道:“上海港卸货的是太古码头,也是英国人的,所以两份货运单都是出自英国人之手,我们着实纳闷,莫非他们搞错了?”

    李谕一听就明白了,无非是个重力加速度问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