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第26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0节 (第4/7页)

成功的希望。”

    控制论之父维纳也“控制”不住自己沮丧的感情,几乎是在绝望中悲叹:“我们迟早会死去,很有可能,当世界走向统一的庞大的热平衡状态,那里不再发生任何真正新的东西时,我们周围的宇宙将由于热寂而死去,什么也没有留下……”

    总结就是罗素、维纳、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等人作为科学界的代表人物,出于科学的观点反对热寂说。

    而恩格斯反对热寂说,则是反对将科学直接哲学化,进而扭曲科学直接变成唯心主义,出发点也没问题。

    因为作为德国人,无论如何也是更加信仰科技力量的,然后加上他本身坚定的唯物主义观,自然非常害怕神学再次抬头压制科学。

    虽然这种担心在后来人看同样有点过于悲观了。

    但即便有联系,毕竟科学是科学,哲学是哲学。

    直接反驳热寂说确实不容易,实际上直到李谕穿越前,热寂说才开始被动摇。

    不过这涉及到了大量非常精密复杂的天文观测,甚至还有二十世纪初绝对不可能理解的暗能量理论。

    并且仅仅是开始动摇,也说不准到底怎样。

    反正李谕上学的时候,宇宙如何诞生又有怎样的结局都没有定论。

    李谕在书房中沉思一会儿,决定还是依托现有的理论来反驳:

    “德璀琳先生,你需要明白一个前提,讨论尖端科学的前提是你需要具备同样的理论,不然根本就无法平等对话,用中国人的话说,就变成了鸡同鸭讲,对牛弹琴。

    “要想理解熵这个概念,需要具备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