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3节 (第6/7页)
疏才,我还有一些问题想向你请教,静安(王国维字)虽然在文中已经提到,我国历史上有一些非常有成就的科学成就,就如同文中写的祖冲之关于圆周率的计算。我很好奇,这种细微精巧的东西,是如何算出来的?” 李谕说:“想不到校长对数学也感兴趣。” 蔡元培说:“西学嘛,最基础的不就是数学,听闻圆周率又是个常识性内容,问出这个问题确实有点惭愧。” “没有什么可惭愧的,”李谕说,“实际上,祖冲之用的内接法在计算上还是比较复杂的,但其实关于圆周率有许多有趣又简单的算法。” 蔡元培说:“愿闻其详。” 李谕找了一张纸、一把尺子和一根针,然后在纸上画了几条平行线,说道:“把这根针随意往这张纸上丢,记住总的丢针次数,以及针与平行线相交的次数,二者相除,结果就是圆周率的数值。 “如果丢针次数足够多,就会非常接近圆周率。想要达到祖冲之半辈子的成就,或许只需要几天时间。” 大家全都愕然:“还能这样?!” 李谕笑道:“不信就试试。” 李谕所说就是大名鼎鼎的蒲丰投针问题,利用了经典概率论模型计算圆周率π。 只不过虽然蒲丰提出这个试验方法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但直到现在,哪怕是数学界仍旧不少人表示难以接受。 因为在大部分数学家看来,圆周率的计算是非常严谨的一件事,通过试验求出来实在让人瞠目结舌。 林白水竟然很感兴趣,主动开始做起了试验。 对他而言,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