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99 (第4/4页)
,是一样的概念吧。 “书”为六艺之首,而华夏历史中,真正将“书”作为官员考核标准的开端,是唐太宗时期。 在唐太宗时期,是楷书发展时期,是书写历史中“法”的时代。 书写的“尊法”,即遵守楷模。这楷模不仅仅是字的优美,更是字帖背后,写字者同样优美的人格。 为何楷书以颜真卿为“法”?颜真卿的楷书方正平直,浑厚刚劲,他本人也是立身端正,刚直不屈。 颜真卿一家在“安史之乱”中,全家有三十多口人战死。安史之乱之后,大将军李希烈拥兵自重,朝廷需要有人前往劝降,争取时间。这使者几乎十死无生。 这时候七十四岁的颜真卿毅然决然的决定孤身前往。 当颜真卿做决定的时候,相熟大臣同僚纷纷劝阻,甚至沿途不断有人阻拦,但他仍旧坚持做这“送死”的事。 颜家为六代儒学世家,这时候的儒家并非腐儒,迂儒,他们是真的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己身要求,为此,不惧粉身碎骨,家破人亡。 谁道百无一用是书生?笔墨千年,如今灿烂的华夏文明,曾接受了多少读书人的热血灌溉? 两年后,当颜真卿返回京城时,已经在灵车中安睡。德宗罢朝五日,百姓夹道痛哭相迎。 直至今日,书法家们临摹摩崖石刻中颜真卿真迹的时候,磨砺的何止书法上的技巧?他们在打磨自己的灵魂,修炼自己的人格。 书法界就是如此。一位被称为书法家的人,不仅仅是字美,人格也要美。如蔡京、秦桧之流,他们的字从技艺来说,也是佼佼者,但他们的作品却被拒之书法艺术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