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0章任重而道远 (第3/4页)
村镇﹐就像葡萄谷一样聚村而居,柔佛境内华人聚居达数千家村庄﹐柔佛邦的二十九条河流的两岸﹐几乎全是华工开垦的种植园。 海峡殖民地的新加坡港,成为华工不断向半岛内陆推进的据点。 仅以北美为例; 美国太平洋邮轮公司是专业从事跨洋华工人口运输的轮船公司,其运输一名“猪仔”成本约6~7美元,抵达北美或中美洲目的地的船票,价值50美元,船公司可以从中获取暴利。 而一名契约华工在古巴市场上,只需要约350~400美元(18岁以上的强壮男性)。 19世纪初 一名黑人奴隶价值250美元,随着美国南方棉花贸易产生了丰厚利润,对劳动力的需求更加迫切,到了19世纪中叶,黑人奴隶则需要800~1000美元(同上),最高的甚至需要2000美元,仅美国一地黑奴总数已经达到390余万人。 这是显而易见的差距,极大的刺激了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种植园主和矿场主对华工的迫切需求,是引发人口流动浪潮的根本因素。 历史大潮浩浩荡荡,沿着原定的轨迹运行中…… 在李察的心里,既有扩大华人势力基本盘整想法,也有为这些流落到异域他乡的华工谋一份光明前程的考虑,两全其美岂不是好? 相比较那些刻薄压榨华工的白人矿主和种植园主,跟着李察在北美开辟一片事业,这些海外华人的前景更加光明。 能为同胞尽一份心力,李察深感义不容辞。 他的目标并非是三藩市的这3000余名华工,而是中美洲和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