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37节 (第1/7页)
他突然觉得自己与这一众友人俱是同病相怜。 杜甫也听过孔巢父之名,闻言也是感叹:“李林甫jianian小误国,希望陛下能有所醒悟吧!” 【承载着无数士子青云梦的考试就这么荒唐地宣告落幕,可杜甫此时已经三十五岁了,这是他第二次科考失败,二战的心态和一战是不同的,人到中年,父亲去世,家庭的重担一下子落到了他的身上,他再也不能像当年那样考不中便潇洒地出去漫游了。】 刚刚被骂了一脸的杜闲瞬间呆滞:“爹,我死了……” 杜审言也是一愣,任谁听到自己儿子的死讯也要恍惚一下,这么大个儿子就死了??? 杜审言沉默好久,才气呼呼甩出一句:“都怪李林甫!” 只是这话,听着到底是有些苍白。他心里也明白,这事,不止怪李林甫。 【科举失败,他只好另寻他路,开始干谒权贵,但这条路同样走得艰难。杜甫后来记载自己这段经历,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他在鲜花著锦承载无数人梦想的长安,亲眼见证了一场幻灭。 天宝九年,蹭蹬的杜甫等来了一个机会。这年十月,恰逢国家的郊庙礼,他看准时机,给唐玄宗献上三大赋。唐玄宗一看,好家伙,人才啊!当场拍板单独给杜甫开设一场考试,这可是少见的殊荣,一时之间,整个长安都传遍了。杜甫写当时的景象是“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那个意气风发的杜甫又回来了。】 安史之乱前的众人都松了口气,还好;安史之乱后的文士却是叹息地摇头,惨啊! 【天子作保,杜甫这场考试进行得很顺利,皇帝命他待制集贤院。但是,在后面的选官考试中,杜甫又又叒遇到了李林甫!好吧,一山不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