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94章 (第3/3页)
的事情多,颜真卿也不怎么来国子监。 主持国子监日常事务的是国子监监学刘秩。 这位刘秩也是家学渊源,他父亲是著名史官刘知几,曾经编写了《则天实录》和《中宗实录》,还私撰了《史通》一书。 刘秩是在房琯的举荐下入仕,后来房琯被贬为河西节度使后,也被贬官外放。 不过他官声不错,学问也很好,就被皇帝召回担任国子监的监学。 刘秩和史学家父亲一样,都是一个喜欢研究史书的人。 不过和父亲写《史通》这种历史学理论的书籍不同,刘秩更喜欢史书中关于政治体制的部分。 刘秩喜欢研究的是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他曾经写下过一本《政典》三十五卷,详细论述从三皇五帝到上皇时期的国家政治制度,以及各个官职权力的变迁。 而这个名叫杜君卿的年轻监生,大名叫做杜佑,也是一名喜欢研究政治制度的读书人。 他和刘秩是忘年之交,不过两人都是私交,让人传唤去面见还是第一次。 杜佑疑惑的来到了刘秩的办公室,只看到在堆满了书籍的书桌后,一个中年官员正在写着公文。 “君卿,且等我写完这个。” 杜佑老老实实的等刘秩忙完了公务。 刘秩这才抬起头说道:“君卿,这次喊来过来,实在是有一件棘手事。” “裴尚书下文,让给礼部、国子监一起议一议,要用何种礼仪来迎接上皇。” 杜佑一听,就知道这确实是一件麻烦事情,而且是最麻烦的事情。 上皇毕竟是曾经主宰天下四十多年的天子,又是皇帝的亲父亲,大唐也提倡孝道,如果让皇帝走正门进长安城,上皇走侧门进长安城,那恐怕有违圣人之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