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29章 (第3/3页)
泌心中一震,江伦所指出的这个问题,确实是大唐最深层次的斗争。 李泌也想到了如今朝廷上关于对投靠伪燕罪臣的处置问题,其实即使是今天,河东河北地区,依然有大量的人支持伪燕。 这不仅仅是伪燕军中的士卒,北地的百姓和读书人,也都在支持安禄山。 原因很简单,大唐的职位就这么多,如今能够做官的,都是权贵的子弟。 甚至在科举这一关,长安和关中的举子,也要比其他地方的考生更容易考中进士。 比如刚刚带着洛阳投降朝廷的严庄,也是一名屡试不第的河北士子,后来投靠了安禄山这才平步青云的。 李泌的心越来越沉,江伦所说的,就是如今大唐官场的现状。 官职就控制在那么些公卿的手里,普通读书人出头难之又难。 李白杜甫这样的诗才,都要靠着写诗奉承皇帝和高官贵族才能入仕。 而岑参,王昌龄这些读书人,只能投靠边地的节度使,靠着在边郡立军功才能升迁。 甚至在权贵集团的内部,职位都已经不够分了。 开元年间宰相张说的儿子张泊,也是上皇李隆基的驸马,都无法得授大官。 最后张泊投降了安禄山,和达奚珣陈希烈一样做了伪燕的宰相。 只是张泊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在香积寺之战就病死了,才没有被押送到大理寺审判。 上层内卷,中层无望,底层饿死。 江伦继续在策论中指出,如此沉重的人口压力,开元年间的几次开疆失利,其实已经给安禄山叛乱埋下种子。 李泌点点头,这个江伦果然是大才啊! 在上皇执政的末期,讨伐南诏的两次大败,葬送了大唐十几万的精锐士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