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13章 (第2/3页)
这些官员都是在吏部建了档案的,参加大唐官府衙门考核,可以按照年资和政绩升职的官员。 流内官也是吃朝廷俸禄的,像是王成伟这种上县的县丞,就是正七品的官员,是拿着朝廷俸禄的流内官。 正常的大唐县,县令之下设有县丞、主簿和县尉,这四个是流内官。 而在县尉之下,还有县录事、县司户、县司工、县司吏等职位,这些都是吏员,是不入流的职位,无法和流内官一样转任升迁,属于职业天花板很低,做事辛苦经常背锅的胥吏。 这些吏员的工资,都是县衙门发,具体能够拿多少,也要看本地的经济情况。 像是富庶之地的吏员,可以拿到和县尉差不多的薪资,甚至加上各种福利比流内官的薪水还要高。 但是在一些贫困的地方,这些吏员甚至都没有工资,能盘剥多少就能带回家多少钱。 胥吏还不是县衙中最底层的,在胥吏之下,还有捕快、狱卒、税吏等衙役。 衙役连吏员都算不上,是本地服劳役的百姓。 原本这些衙役都是轮换的,唐初府兵制度还健全的时候,百姓都是轮流进城当衙役,不当衙役的就去参军。 可是渐渐的,府兵制度被破坏,很少有人愿意到边疆当兵,这时候离家近的衙役成了香饽饽。 同样是服役,去边关当戍卒,和在县城里当衙役,孰优孰率一目了然。 衙役的资格就被本地的豪强逐渐垄断,衙役也成了世袭的身份,老子传儿子的家族勾当。 服役本来就是百姓的义务,这些衙役是没有薪水的。 万年县竟然只有王成伟这么一个县丞是流内官,没想到长安当官都这么缺人了? 崔光远又说道:“这万年县下的吏员也缺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