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53章 (第1/3页)
“夏周国祚千百年,岂能以文质之道统括之?” “盖因文质二道,需时移政迁,根据世风改易之。” 看完王成伟的卷子,颜真卿吃了一惊。 这文章是从根本上否定了礼记对夏周的论述,即“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 唐代儒生对于经典的态度,也是颇为实用主义。 圣贤说的对的,自然拿起来就用。 圣贤说的不对胃口的,就弃之不用。 经过南北朝的乱世,现在的儒家是非常务实的,毕竟不务实的儒生,早就被北朝的皇帝,南朝的武将杀光了。 颜真卿不是惊讶于王成伟否定经学,而是他的论点。 王成伟在接下来的文章总结,上皇执政初期,重视文治,却不注重教导百姓,导致天下沉浸在享乐奢靡之风中。 后期又追求霸业功绩,却不知道与民生息,南征北战又让边镇军官士兵过于追求军功,盲目的挑起战争,破坏了国家的有序发展,地方藩镇坐大。 王成伟认为这都是上皇没能平衡好文和质的关系,没有及时变法革新的原因。 所以王成伟的观点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变法永远都在路上”,朝廷需要根据世风的变化,不断的调整朝廷中的文和质的变化,这样才能让天下人人都成为君子,才能天下长治久安。 而下一句话更让颜真卿惊讶,王成伟认为,至德两年,陛下登基都是在收拾烂摊子,收复两京说明这一阶段的工作已经结束了,朝廷也要从平叛过度到恢复天下元气的日常工作中。 所以王成伟请求皇帝改元! 第四百五十章 关键 颜真卿震撼的看着王成伟,没想到这个陇右的士子,竟然能够如此敏锐的把握住了皇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